为深入践行“科创乡村・青年实干”实践主题,推动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锤炼兴农实干本领,同步系统推进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评优表彰及组织宣传机制优化工作,理学院团委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部于9月19日中午,在11-305组织召开了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暨评优表彰大会,旨在全面复盘实践成果、分享典型经验、清晰部署新学年实践规划,为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工作质效筑牢基础。
大会伊始,理学院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谢晓锋对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情况作全面回顾与系统总结。在全院师生凝心聚力、协同共进下,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实现规模、质量与社会影响力的三重突破:共组建实践团队73支,本科生参与率高达91.30%;成果认定上,5支团队获评校级优秀团队,1项成果获评校级优秀调研报告,1个基地获评校级优秀实践基地(全校仅7个),1人获评校级优秀通讯员。此外,外宣成果同样亮眼,共斩获A类报道1篇、B类报道34篇;7支团队获合作单位致信表扬,1份调研报告获县级党政单位采纳——一系列成果不仅印证了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实践价值,更充分彰显了理学院实践育人的扎实成效与广泛社会认可度。
随后,大会进入“社会实践总结交流”核心环节,特别邀请多类优秀实践代表登台分享经验,同步进行表彰,为全场师生提供鲜活可鉴的实践范例。校级示范性重点团队、校级优秀团队“青春有‘理’”负责人杨柳,围绕社区儿童教育实践主题,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汉碑路、新康路社区创新开展“科学实验+安全演练”融合活动的具体模式;校级示范性重点团队“精睿智存”负责人、校级优秀调研报告撰写者刘泽增,聚焦实践成果转化核心,分享了调研报告撰写的关键要点,以及推动社会实践与科研项目深度结合的实践思路;校级优秀通讯员邓晴丹以新闻传播为切入点,围绕新闻稿撰写与发布的核心技巧,结合自身参与实践的真实案例,提供了兼具操作性与实用性的具体指导; 曙光团队的谢晓锋同学,重点分享了团队成功打造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的完整路径与关键经验。
大会临近尾声,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团委副书记杨岚楠登台主持总结表彰环节,为本次大会画上圆满句号。在总结中,她首先向全程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辛勤付出的全体师生致以诚挚感谢,并着重指出:本次实践紧紧锚定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方向,以“科研+实践”破题、以“产教融合”搭台、以“基地共建”扎根,不仅推动理论知识走出课堂、对接实践,更与社会真实需求实现深度耦合,真正将实践育人的价值落到了实处。面向全体学子,她进一步寄语:希望大家以本次受表彰的优秀团队为标杆,持续深耕实践沃土、锤炼过硬本领,主动将个人成长坐标与国家发展大局同频共振,在服务社会中实现青春价值。
本次大会既是对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全面复盘与先进表彰,更是凝聚实践共识、激发参与热情、部署后续工作的动员大会。其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理学院在实践育人领域的既有成果,更清晰明确了未来实践工作的推进方向,为持续推动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