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我留川农读研】李骏威:心有所向,扬帆起航

2023-11-17   作者:赵珊珊   审稿:宋三多     (浏览次数:)     打印    收藏

【个人简介】李骏威,中共预备党员,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曾任理学院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组织宣传部负责人,现任应用化学202003班宣传委员。连续三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位于同年级同专业前10%,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等荣誉,先后获评校级“优秀青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等奖项。现已入选四川农业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推免至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心有所向,步履不停歇

心中的热爱与奔赴,成为李骏威在学生工作中披荆斩棘的动力;三年的学生工作经历,化成李骏威在大学中脱颖而出的底气。刚迈入大学,李骏威便加入了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希望能够在学生工作中实现自我综合发展。在加入学院党建办组织宣传部的一年时间里,李骏威逐渐爱上了学生工作,也带着自身对于开展学生工作的思考与经验,在大三留任学生组织,成为学院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担任学院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的一年时间里,面对工作中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李骏威始终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气质,以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勇气,谱写了一曲新的青春之歌。

引领青年思想进步。面对学院青年大学习完成率不理想的情况,李骏威与学院负责老师共同协商推行学院青年大学习监督管理机制,学院总体学习率稳步提高,2022-2023学年学习率较上一学年提高近20%;汇聚青年思想共识。聚焦党建带团建工作思路,以党的二十大、建团百年为契机,开展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等专题系列活动10余次;提升青年专业素养。探索功能性团组织——“学习帮帮团”,累计帮扶40余人;夯实基层支部建设。积极联系其他学院举办示范性班团活动,与兄弟学院联合举办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学科融合交流,思想共同进步,任职期间学院获评校级“最佳班团活动”6次、“优秀主题班团活动策划”1项、校级“活力团支部”1个、“五四标兵团支部”1个;发挥榜样示范引领。动员学生骨干带头参与到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中,打造学院品牌项目,刷新了学院在“挑战杯”省赛、国赛中的最好成绩。

长路漫漫,久久为功,荣誉的背后,有挥洒的热血,也有非凡的能力。任职期间,李骏威的学生干部履历考核为优秀,学院团委获评五四红旗特色团委。

虽然家境贫寒,但李骏威实现了自立自强。在对大学生活有了充分了解与自身规划以后,李骏威在大一下学期就进入学院党委办公室担任助管,在此期间,他积极努力,主动承担,是老师们的得力助手。正因受到国家资助政策帮扶,李骏威成为了国家各项助学政策的宣讲者,主动拍摄“感恩资助心向党,政策宣传我来讲”主题微视频,以自身经历鼓励着更多学子在扶困中勿忘扶志。

不懈奋斗,昂扬向上,是他大学生活的主题词。学习与工作之余,李骏威也积极参与志愿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在校期间先后参加社会实践5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22小时。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他所在团队荣获省级一等奖,团队针对四省涉藏地区乡村振兴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的针对性举措已在部分地区得到实践,切实有效助力了四省涉藏地区乡村振兴,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理学人的担当。

扬帆启航,青春正当时

青春不仅是一段年华,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大学期间,李骏威主动瞄准校园留守儿童问题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和学院小伙伴们一起组成“蒲公英”实践团,开展支教活动,主动与困境儿童结对,实现困境儿童与青年大学生的双向成长,在基层志愿服务中传递青年温暖。在帮扶活动中,李骏威还带领团队成员积极向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文化自信、体育强国、红色研学等宣讲活动,并利用空余时间,走进社区、农村等地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以红心深植爱国种子,以真心点亮多彩童年。

李骏威在做学生工作和担任助管期间,相继结识了四川农业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时任理学院党委办公室老师孙锦杨,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白桓瑞和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施鹏帆,让他与支教团结下了不解之缘。三位师兄的亲身经历,向李骏威充分证明了研究生支教团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2023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教师提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殷殷嘱托,李骏威深感振奋,坚定的教育梦想与丰富的工作经历,支撑着他有愿望、有决心、有能力践行国家的号召,以“川农人”的身份投身教育强国伟业,从一届又一届川农人手中勇敢接棒,将川农大精神播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用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为艰苦地区带去萤萤之光,在新征程中续写青春宣言。

原文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74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