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力量,书写奋进答卷。在即将结束的暑假,理学院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也逐渐落下帷幕。在这场充满朝气与力量的“青年热旅”中,800余名理学青年广泛投身到各类主题的社会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弘扬川农大精神,在实践中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返乡实践,读懂家乡。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号召,鼓励理学青年回到家乡、就近就便参加社会实践,在转换视角的“家乡行”活动中,亲眼见证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亲身参与助力乡村振兴、社会焦点问题解决、非遗传承等项目,在社会实践中“读懂家乡”,全面立体展现理学青年的新担当。其中,“追蓝郁青”团队以“节能宣传”为重点,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团队成员争做青年卫士,返回家乡向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和低碳出行宣讲教育,带领更多的人一起护育青葱。“乡土寻迹”团队关注团队成员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青神竹编为对象,前往竹编博物馆了解历史,走访农户了解竹编对于青神县群众脱贫的重要推动作用,以新颖的角度宣传青神竹编,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中。“溯洄”团队成员实地前往中国藏茶村、蒙顶山茶叶基地、宝兴县新民村、雅安张碗村等地区,亲身参与到采茶、制茶的过程当中去,详细了解雅安茶文化的深厚历史,探寻了特色文化对地区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意义。此外,也有许多理学青年以个人形式投身社区工作,亲自探访家乡之美,助力家乡建设。
教育帮扶,传递温暖。学院团委关注农村发展现状,瞄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积极开展帮扶活动,鼓励理学青年组建多类型教育帮扶的支教团,深入偏远贫困地区,将更新的教学理念、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农村课堂。学院校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曙光”支教团下设“融昭”“成蹊”“扶光”等6支分队,团队成员分别前往了雅安、成都共6所学校,主动与困境儿童结对,实现困境儿童与青年大学生的双向成长,在基层志愿服务中传递青年温暖。“乡见田野,金育满塘”团队分为调研和支教两个团队,成员对塘坝村茶文化进行调查,并开展乡村夏令营支教活动,与当地儿童一起学习进步。“夏逐晨曦”支教团联合共青团石棉县委共同推出了为期15天的“守护童心·团团相伴”公益课堂,在石棉县川棉社区和岩子社区两个社区,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环境保护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开班授课,已为86名6至12岁的孩子们量身打造了暑假学习玩耍的夏令营。“夏逐晨曦”团队队长、应用化学202204班夏圣轩同学也向共青团石棉县委提及了自己组建团队的初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我们更希望孩子们跳脱出课本,自主寻找知识,在我们的课堂中去感受知识的魅力,让他们去发现、探索、体验这个美好的世界。”截至目前,学院各类支教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人数已达到百余人,在省内外14个点位开展了帮扶留守儿童活动。在帮扶活动中,理学青年还积极向乡村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文化自信、体育强国等宣讲活动,并利用岗位空余时间,走进社区、农村等地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红色研学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内容丰富、成果显著的理学特色支教团。
赓续血脉,传承使命。作为学院规模最庞大的红色故事调研团队,红“理”鱼团队吸引了学院百余名同学参加,团队中的理学青年在祖国各地探访红色足迹、宣讲红色故事,在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征程上,团队在宣讲中吸引了更多的社会人士加入到传承红色基因的队列中,引导更多的人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成为典型的翻转公益社会实践项目。青春有“理”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下设“传魂”“扎根”“奔赴”等8支分队,团队围绕“聚焦红色基因传承,担当青年使命”“聚焦发展成就观察”等内容,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街头随机访谈、线上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广泛调研,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聚焦红色基因传承,担当青年使命,让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理学青年的脚步从未停歇,足迹已覆盖全国多个省市,以单人微光汇炬成霞。
扎根科研,创新报国。学院团委结合学院学科特色,鼓励同学结合“创青春”“挑战杯”“数学建模”项目,扎根实验室进行创新创业,在理学青年心中深植“求学报国、科技报国”的种子。学院鼓励高年级同学以科研的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探索科学有效的方式助力解决在过往社会实践中访察的问题,现共组建了11支科研团队,配备专业指导老师,深入学院各个实验室进行科研;另联合学校数学建模指导中心,发挥学院数学学科优势,形成数学建模社会实践团队,在暑期进行专业培训备战国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据悉,理学院始终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在共青团工作中注重青年人才素质培养。坚持实践开展常态化,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日常进社区;定期开展动员大会、培训会、项目交流会等提高学生重视度。提升实践品质内涵化,围绕实践主题组建学院团队,丰富团队形式,扩大学生实践选择性;坚持党建引领,利用“校地企”党委互联共建平台,打造建设团队品牌。加强实践管理规范化,组建工作组,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小班同学上下协同,有序组织;专任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主动担任导师,挖掘学生想法进行针对性引导;完善激励政策,对标校级进行院级评优,调动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力求实践成果长效化,实现分层引导,鼓励低年级同学走出校园、在基层中感受民生,高年级同学围绕前期社会实践调研问题,以科研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学院全体教职工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引导理学青年上好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积极引领理学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深入实践的理学青年,朝气蓬勃、吃苦耐劳,或独行一人,或融入团队,投身到了广阔的乡村天地和振兴建设中,以踏踏实实的心,干实实在在的事,将小我融入大我,把理学风采绘在神州大地。理学院将持续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让理学青年继续传承责任,也让社会看到理学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