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求学记】王柏林:秉承科研初心,脚踏实地前行

2022-06-30   作者:杨岚楠   审稿:宋三多     (浏览次数:)     打印    收藏

个人简介:王柏林,理学院化学生物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大一至大三学年必修加权及综测成绩始终保持同专业第一。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已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累计影响因子31.204。曾担任新生班主任助理、小班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寒梅飘香“自强之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美灵杯”创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新大赛铜奖、第四届四川省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2019年度四川省大学生教育公益创意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四川省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三等奖和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等40余项奖励。现已推免至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

 

孜孜不倦,成绩斐然

追求对专业课程的极致学习”是王柏林成功的关键。平均必修加权成绩高于90分已属难事,然而王柏林却做到了所有必修课成绩均在90分以上,其中高等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化工原理等课程卷面成绩均为满分。正如他所言,没有过分的天赋,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进入大学,他严格执行“三习”好习惯,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当日事,当日毕,留到明朝更费时费力”,对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严格要求成就了今天的王柏林。

“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这句话一直是王柏林践行的学习标准。化学生物学专业涉及化学和生物学两个方面,王柏林将所学课程分为实践类和理论类两类课程。对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实践类课程,他除了掌握书本知识,还会进行大量“刷题”。课本章节后的习题,王柏林会在课堂学习后、第一次复习时、第二次复习、第三次复习…每一道题至少做5次是他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不仅如此,他还在图书馆借阅辅导教材配合学习。面对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理论类课程,王柏林将知识串联记忆,建立思维导图加强效果,当合上书本时,他从不会因为担心遗忘而慌张焦虑。

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王柏林也有一套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每周每天每小时都在他的掌控中。大学四年,王柏林坚持“朝7晚11”的学习节奏,日复一日穿梭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之间。旁人看来,他的大学枯燥乏味、了无生趣,但王柏林却乐在其中。他淡然的说:“每个人对枯燥的定义不一样”。能找到学习动力和适合自己的方法,“三点一线”的每个环节都充满快乐。王柏林对学习的专注和严苛,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上,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他也一丝不苟地对待。物理化学任课教师赵颖老师曾评价到“阅读王柏林的实验报告就像阅读一本详细的科研结题报告”,实验报告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是任务,而在他厚实的报告中流露出的是对科研的热情。

砥志研思,天道酬勤

王柏林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学习到候德榜为改变中国制碱业落后的状态,经过上千次实验最终研究出了联合制碱法,得以解决中国化学工业难题。先辈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科研精神深深触动了王柏林。从那时起,王柏林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志愿填报时,他全部选择了化学相关专业。进校后,他在大一第一学期就迫不及待加入了实验室,跟随导师张云松教授从事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并用于水中污染物去除的研究工作。他从帮助师姐清洗实验器具和重复实验开始,纵然枯燥但他乐在其中。在大二上时,王柏林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落地实施,这是他在科研道路上的第一次蜕变。作为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查阅文献、提出方案、开展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投稿、修改……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在实验之初,材料的制备实验接连失败,让他差点就放弃了。“失败一次,那离成功就距离就越近一步”,导师的这句话一直鼓励着他继续前行。优质的科研,除了完成实验还需要写成论文,让更多同路人知道研究成果。为了提高英文论文写作能力,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阅、记忆生僻专业词汇,专研、磨炼写作技巧,作为他人生导师的张云松教授,也一直在鼓励、陪伴他,同他一起将文章谨慎修改30余次,最终得以发表。

他说在实验室最大的科研收获是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种意识,即使一个很小的问题,也可以从新理论、新领域、新应用等作为切入点。正是在实验室的宝贵经历让他在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北京理化技术研究所、广州能源所、西安交大等高校的夏令营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和赞赏。在得到荣誉和认可的同时,他更加坚定的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奋进,希望早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实验室,为国家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即使王柏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和科研上,但他心中依然有着一份属于共产党员的担当。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他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出力,公益的爱心火苗会遍布社会的每个角落。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王柏林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入宣汉县峰城镇龙泉村村委防疫工作小组,进行测量出入村人员的体温、收发防疫物资等工作,志愿服务时长达80小时,对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小丑医生之文明劝导”“流浪狗之家志愿活动”“交规心中存,文明雨城人”“文明劝导我先行,和谐社会大家建” 等志愿活动。在创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益大赛中,他所在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在雅安多营镇进行水质取样与检测,对多营镇猕猴桃种植水源改善出谋划策;参与设计“24节气实验教育”课程,在重庆、泸定、眉山等落地开展,该项目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为乡村儿童带去丰富有趣的科普课堂。他担任小班班主任助理,为刚入大学校门的新同学忙前忙后,接他们进校、守他们军训、解他们疑惑、引他们加入志愿服务……他一边传播“爱”的正能量,一边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队伍中来。

四年成长之路,王柏林始终秉着初心,尽全力向前奔跑着,带着他的化学情、科研梦、奉献心。“感恩在川农大的所有遇见”,他衷心的感谢学校的悉心培养,导师张云松教授的谆谆教诲,实验室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任课老师的悉心关怀,师兄师姐和同学们的支持与陪伴。心中有热爱,脚下有力量,他将在光催化材料领域继续前行,奉献更多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