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沙马石体,男,彝族,共青团员。2017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生物学专业,大学期间曾参与四川省科技厅苗子工程重点项目,连续三年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曾获互联网+省级银奖,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十余项个人奖励。
出身贫寒 立志追逐理想
沙马石体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在他的家乡,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生活。这样的宁静也折射出地方发展经济、教育的落后,越西县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直到2020年11月脱贫摘帽。高龄父亲母亲,都是文盲,靠着务农供养着4个孩子,他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出身贫寒,但沙马石体从小就信了“知识能改变命运”的理,他不断努力,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摆脱大山的束缚,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沙马石体成为当年全村唯一一个“211”大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全家人都为他骄傲,也就在那时,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让这份骄傲延续下去。一想到大山外的神秘世界,沙马石体兴奋又紧张,带着向往与憧憬,他走进了川农大,开启了一段艰难的追梦之旅。
不畏困难 坚守心中理想
初入川农,他的大学生活并不如意。他努力融入到丰富的校园生活里,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社团,但因为自卑胆怯、表达能力不佳,屡屡碰壁。在学习上,也因基础薄弱,知识消化能力差而不适应大学教学。曾经,一想到大学生活他便忍不住微笑,充满期待,而今却开始不知所措,甚至自我否定。
有一次,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父母问起他在学校的情况,报喜不报忧的他只说“都挺好”。挂了电话,沙马石体心里一颤,越西条件那么艰苦、教学条件那么差,我也和他们考上了一个大学,现在怎么还就不行了?这一顿悟,给沙马石体后来的大学生活奠定了勤奋努力的基础。底子差,就多花时间打底子,他开始6:30起床背单词,抄写英语句子;当室友在寝室娱乐休息的时候,他选择独自到自习室学习;室友外出就餐、聚会,他为了节约时间只选择食堂……每当面对诱惑、困难,快动摇自己的时候,他就告诉自己:我跨过大山河流,好不容易来到川农,还有什么是跨不过去的呢?也就是凭借这个简单的信念,不管多苦多难,他都坚持追逐梦想,从未放弃。
梦想很美,现实很骨感。即使每天坚持学习英语,无奈基础过于薄弱,仅以430分通过了英语四级。即使没课的时候都在自习,依然考不过身边看起来没怎么花时间学习的同学……那段时间,他再次陷入矛盾之中,“还要继续努力吗”是他一闲下来就忍不住问自己的问题?一番冷静思考后,他认识到自暴自弃不应该是青春的底色,他必须保持在大山里的坚定和努力,一往无前的决心,才有可能拼出一条坦途,实现最初的理想,持续做父母的骄傲。
为了提升科研技能,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在实验室提取纯化植物活性物质;为了加快实验进度,每个假期都选择留校继续实验;为提升表达能力,抓住每一次机会做课堂分享……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启线上授课模式,因疫情未能按期返校,只能在家上网课。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没有无线网络,不定时停电,都成了网课的障碍。面对如此情况,一方面,他积极和老师沟通,主动说明自己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以更高的学习标准要求自己,经常给自己“加餐”,只为了在疫情期间保证学习效果,不被他人赶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以比四级更高的分数通过了大学六级考试,必修加权成绩逐渐提高并稳定在专业第一。
奋勇前进 拼出多彩人生
关于未来,曾经的方向只有学习,但在进入川农后渐渐埋下了读博的种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知识只能从实践中获取,他需要在真实的科研环境中探索发现、磨练自我,所以他毅然选择大一加入实验室。从帮助师兄师姐洗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材料等基础事务做起,跟着指导老师和师兄师姐一步一步学习,大三时开始主持校级科研兴趣项目《钝药野木瓜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他也记不清为了做这项科研项目到底失败了多少次,失望了多少次,重复了多少次,可科研不就是这样吗,每一次成功都源于无数次的失败。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摸索新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树立团队意识。
2019年7月,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如火如荼的开展,实验室研究方向刚好契合这次比赛。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为此,他积极准备,花了大量时间查阅文献、学习在比赛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向指导老师、师兄师姐请教。也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不断完善作品,最终斩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沙马石体已以专业第一的推免成绩顺利推免至天津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川农的学习之旅将即告一段落,但他追逐理想的旅途才刚刚开始。人生属于自己,相信他能继续保有简单但坚定的信念,积极向上的心态,做自己的主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