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似火,青春步履铿锵。2025年暑假,学院千名学子响应“科创乡村·青年实干”的号召,怀揣专业热忱与理想担当,奔赴田野乡间、红色场馆、社区校园、产业一线等,在科技赋能乡村、传承红色基因、深耕教育帮扶、锤炼职场本领的实践版图上,书写下兼具温度与力度的青春篇章,让奋斗身影成为这个夏天最亮丽的风景线。
科技赋能,从实验室到产品市场的创新接力
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让科研成果对接真实需求,理院学子以科技之智为产业振兴注入动能。“精睿智存”实践团队深入多省市养殖场与企业实验室,构建“问卷+访谈+快检”三维调研体系,顶着高温记录温湿度、检测保存液成分、追踪精子活性,精准梳理出“保存剂效果不稳”“标准化流程缺失”“中小养殖户技术承接弱”等产业痛点。团队以纳米保存技术破解生猪种业难题,编制《猪精液保存技术操作手册》,推动科研成果向养殖一线高效转化,技术辐射覆盖川渝滇三省12个养殖场,为当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铈创净界”实践团队走进雅安市人民医院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与医护人员深入座谈,详细记录含氯消毒剂、碘伏、季铵盐类等传统消毒剂的使用频率、效果、痛点等。在临时搭建的实验场景中,队员们通过平行抑菌测试,对比自研消毒剂与传统产品的抑菌率、刺激性及适用范围,拟通过产品调研不断优化自研菌剂,解决外科“频繁消毒耗人力”、儿科“刺激性顾虑”等难题,用青春智慧守护医患健康。
红脉传承,红色基因与强农使命的时代对话
从红色教育基地到田间地头,理院学子在历史回响中汲取精神养分,让红色基因与强农使命同频共振。“红‘理’鱼”实践团队兵分多路,开启红色探寻之旅:“逐光团队”深挖邓小平同志从四川广安启蒙成长到推动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编撰故事集传递奋斗精神;“智汇团队”探访四川射洪贺诚纪念馆、南充罗瑞卿纪念馆,在承载历史记忆的红军药箱、泛黄珍贵的黄埔笔记前驻足沉思,深刻感悟红军卫生事业奠基者的医者仁心与革命忠诚;“打挺团队”在成都战役纪念馆驻足“农民支前”展区,从“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中真切读懂“农业是国家发展基石、农民是革命重要力量”的深刻内涵,将红色记忆与强农兴农的时代责任紧密联结。
“红韵传扬,史魂永续”实践团队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先后赴成都市双流区烈士陵园、青白江区城厢家珍公园、安徽省灵璧县光荣院等地开展调研。系统梳理红色研学旅行、党性教育活动的参与群体、开展频率、内容重点及传播效果,为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新时代教育实践提供数据支撑。
“红农传薪”实践团队走进达州张爱萍故居、宜宾兴文国家长征公园、“西南杂交水稻之父”周开达院士故居,带着褐色水垢的行军壶、写满公式的导弹设计手稿、泛黄的科研笔记让队员们沉浸式感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
教育守望,从知识传递到成长陪伴
以爱为桥,以知为炬,理院学子用专业与耐心,为基层儿童搭建起通往知识与梦想的桥梁。曙光支教团坚守十九载初心不改,今年暑期多支分队同步行动,打造特色教育帮扶矩阵:在雅安市图书馆“曙光・晓曦夏令营”,队员们精心设计巷道风力实验、情绪瓶创作等趣味课程,开放2000余册定制书单,构建起“科学探究+人文素养”双轨育人平台,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世界、涵养心灵;在上坝路社区,“理韵团队”开设AI科普、土壤化学、非遗扎染等特色课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与传统文化之美;在成都煎茶小学、合江小学,支教团创新设置“闪亮之星”“未来之星”等特色奖项,用成长视频记录点滴进步,用定制徽章定格美好瞬间,结营时孩子们“老师明年还来吗”的真挚提问,成为队员们最珍贵的收获。
青春有“理”团队深耕社区教育,打造“社区儿童加油站”:在汉碑路社区,队员们带来水中花园、PH彩虹桥等趣味实验;防溺水课堂上,队员们通过情景模拟、知识抢答等形式普及安全常识,课后发放的“安全护照”记录着孩子们掌握的每一项安全技能,让家长们直呼“放心又贴心”。在新康路社区,“奇趣科学先锋队”开展纸杯托水大气压实验、牛奶分层密度探索等活动,并结合火灾逃生情景模拟、自制灭火器实践,让科普教育与安全教育深度融合,为孩子们的暑假筑牢“知识+安全”双重防护网。
职场淬炼,产教融合锻造就业“硬本领”
深化产教融合,以实践搭建职场桥梁。今年暑假,18名学子前往学院实践基地实习实践。彭斌、郭荣娇同学以助教身份深入乐山志翔教育集团,参与教学实践;杨骐骏担任公益托管班志愿者在巴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志工部开展“返家乡”实习,用耐心与热忱为基层公益事业注入青春活力;赵杰同学则走进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熟练操作检测仪器、精准分析样本数据,用专业实践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在岗位历练中坚定了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职业选择。
从科技赋能产业到红色精神传承,从教育帮扶守护成长到职场实践锤炼本领,这个暑假,理院学子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诠释担当。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就业导向”培养模式,推动校地协同更紧密、成果转化更高效,引导更多学子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征程中,练就过硬本领、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