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陈昌宇,共青团员,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连续四年担任应用化学202102班心理委员。大学英语四级、六级530+,曾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省赛三等奖,2022-2023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现已成功考取四川农业大学生物资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初心如炬:以梦为马赴征途
升入大三之际,众多学子面临考公、考研等人生选择。对于陈昌宇而言,考研不仅是提升学历、规避就业短板的路径,更承载着一份特殊的家庭情结——作为家中首位研究生候选人,他暗下决心要为自己和家人“争一口气”。这份源自内心的驱动力,成为他踏上考研征程的最初动力。
谈及择校,陈昌宇有着清晰的规划。本科阶段的学习让他对母校的学科底蕴充满信心,加之川农理学院生物资源化学专业设有硕士点,他果断选择留校深造。面对“本校考研易如反掌”的说法,他反而警醒:“本校学生不能大意,要证明川农学子的实力。”这份清醒的自我认知,让他定下“考第一”的目标,为备考注入了更强的斗志。
笃行致远:千锤百炼铸根基
备考期间,陈昌宇构建了“精准投入+持续精进”的学习体系。每天8点起床后,他以两套英语卷子开启学习,中午依靠咖啡对抗疲惫;下午专攻专业课,通过“通读教材—刷模拟题—研真题”的循环,在枯燥中积累正确率;晚间则投身政治学习,身为理科生的他曾因啃不动政治知识点而焦虑,最终通过“全天候刷题战术”突破瓶颈,单日刷题量最高达500道,长期霸榜刷题小程序排行榜。
他深谙张弛有度的道理,每月或每两个月留出一天休息,但仍以“做一两篇英语阅读保持手感”践行“可以学得少、学得慢,但不能不学”的信条。这种兼具韧性与灵活性的备考策略,为他的知识储备打下了坚实基础。
厚积薄发:机遇垂青有心人
考研前一晚,陈昌宇偶然收到的政治大题押题文章成为 “神来之笔”,三道押中题直接助力主观题得分;英语考场上,长期通过外文刊物训练的阅读能力让他对翻译题原文倍感熟悉,信心大振;最富戏剧性的是专业课考试,等待室友的间隙中,他随手浏览的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内容,竟与试卷最后一道20分大题“microRNA机制”完美契合。这些看似“幸运”的背后,实则是他日常对学科前沿的关注与积累。正如他所言:“这不是狗屎运,是实力的体现。”
破茧成蝶:自信绽放终圆梦
初试成绩未达第一,陈昌宇迅速将重心转入复试。他针对性购买真题、背诵笔试内容,更凭借主持、演讲经验,精心打磨英文自我介绍,从内容、语气到肢体动作全方位设计。相较于他人对中文自我介绍的侧重,他自信表示:“中文介绍无需准备,只会做得更好。”这份底气源自长期积累的表达能力与对《演讲的艺术》的研习。最终,出色的复试表现让他总分跃升至第四,成功被川农理学院生物资源化学专业录取。
回顾考研历程,陈昌宇坦言:结果未能完全满意,但努力过、拼搏过就已无憾。他尤其希望传递给学弟学妹的,是备考中坚守的那句“可以学得少、学得慢,但不能不学”。他用亲身经历证明:所谓“本校优势”从不是懈怠的资本,唯有将热爱化为日复一日的行动,才能让机遇成为实力的注脚,唯有持续耕耘,才能在竞争中证明:川农的学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