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学院“功能纳米农业应用创新”学科培育创新团队《Electrochimica Acta》上发表题为《Vacancy mediated CdZnS/SnIn4S8 heterojunction coupling Co3O4/CuO nanozym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ed ratiometr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ensing of tetracycline》(空位介导CdZnS/SnIn4S8异质结偶联Co3O4/CuO纳米酶:人工智能辅助四环素比率电化学发光传感)的研究论文。
四环素(TC)残留物在环境中的积累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智能手机集成的比率电化学发光(RECL)传感系统,用于TC的视觉和即时检测。采用溶剂热法在二维SnIn4S8中键合零维CdZnS,构建了具有丰富硫空位的CdZnS/SnIn4S8异质结,其作为阴极的电化学发光(ECL)发光材料。采用原位热解法制备了富含氧空位和多酶活性Co3O4/CuO纳米酶,作为ECL负极材料。异质结介导CdZnS和SnIn4S8之间的电荷转移以实现增强调节。制备的Co3O4/CuO纳米酶偶联的鲁米诺发光团在催化过氧化氢转化为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 (•OH)方面表现出优异的能力。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快速电化学发光判断网络(FEJ-Net)的智能手机可以捕获RECL光信号,实现了一种便携、智能、即时传感的新方法。
2021级生物资源化学专业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巩永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2022级本科生雍凯在快速电化学发光判断网络开发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信息工程学院刘涛教授、理学院饶含兵教授和鲁志伟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和四川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双支计划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3468625002440
